汉阴县社区建设提升成效显著

汉阴县社区建设提升成效显著

时间: 2016-12-20 09:51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今年以来,汉阴县以社区提升年为契机,紧紧围绕“社区建设提升年”各项目标,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社区建设硕果累累。   一是社区服务设施进一步提高。为大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加大对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高标准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汉阴县民政局积极向政府报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主动协调各部门,通过新建、改建、公共资产划拨、购买等方式,确保80%以上城镇社区拥有30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服务用房和10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活动场所,西街社区因西坛改造,面临拆迁,县政府将原县经贸局办公楼交与西街社区使用;新城社区没固定办公场所,县委、县政府通过多方协调,将青枫秀岭(凤台新区)小区西3号楼南角上下两层约600平方米作为新城社区活动场所及办公用房。目前,汉阴县8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做到“五统一”,即统一中国社区标识、统一服务窗口、统一公示栏、统一悬挂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和服务站牌匾和统一服务规范和运行流程,规范了服务平台,完善了服务功能。全面建立“一站式”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每个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面积50平方米以上,全面覆盖社区党务、劳动保障、民政救助、综治调解、计生卫生等服务内容,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一站式”社区综合便民服务。   二是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我县社区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今年10月中旬建设完毕,逐步建立连接省、市、县、镇、社区五级综合性社区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   三是社区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推进。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以社区为单位,综合考虑行政区划、辖区人口等因素,设立一、二、三级网格。县城四个社区将辖区共分成35个基础网格,配备35名网格员;吸收社区志愿者、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50余人为网格信息员,协助网格员开展入户走访、信息采集、矛盾调解等工作,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社区服务管理格局,使服务群众不留死角。   四是社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社区服务坚持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出发点,以培育社区治理多元主体为着力点,试点探索建设以社区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依托的“四社联动”机制,做好志愿者活动的招募、注册、记录认证。尤其南街社区和新城社区志愿服务站“四社联动”成效显著,南街社区志愿服务站共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8支、党政机关单位志愿服务队68支、民间组织志愿服务队13支,招募登记志愿者915人,先后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80余场次;新城社区志愿服务站下设治安巡逻、扶贫帮困、文艺表演等8支志愿者队伍,志愿者总人数达707名,积极联络辖区内25支单位志愿服务队,建立平台,整合资源,推动志愿服务蓬勃发展。面向辖区群众、面向热点难点问题确定服务项目,实现了志愿服务的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常年开展“微心愿” 和“道德讲堂”活动、中秋节举行“邻里守望一家亲、共度团圆中秋节”茶话会活动、重阳节举办“最美夕阳红”文艺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了“爱心盒子、快乐六一”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使社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感到社会的温暖,提升幸福指数。   五是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目前,汉阴县8个城镇社区共有社区专职工作者22人,城关镇四个社区、涧池集镇社区、蒲溪集镇社区每个社区分别为3人,漩涡集镇社区、汉阳集镇社区分别为2人。今年又新招录16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将充实到各个社区,建立和完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制度,分期分批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积极推荐参加省、市培训,鼓励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考试,截至目前,已有10人取得了社会工作者职业证书。(汉阴县民政局 李小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