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完善救助管理体系助力全面小康建设

汉中市完善救助管理体系助力全面小康建设

时间: 2017-03-30 08:35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近年来,汉中市根据新形势下救助管理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建设平安汉中,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以追赶超越为工作动力,以健全两个体系、加强规范管理、做好规定动作、落实工作目标为抓手,创新工作平台、整合社会资源、提升服务能力,构建“点面结合、网格管理、立体防护、纵深覆盖”的救助管理工作体系,较好地维护了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为促进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健全两个体系,加强规范管理   汉中市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相关单位职责的通知》,建立由分管副市长为总召集人,市政府副秘书长、民政局局长为召集人,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市民政局牵头,会同公安局、卫计局、住建局、财政局出台《汉中市流浪乞讨人员街面救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工作的通知》,还联合汉中汽车运输总公司、汉中火车站出台《关于建立流浪受助人员交通协作机制的意见》等文件。全市各级认真落实各项规定,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位一体、城乡结合的救助管理长效机制,全面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救助站落实”的救助工作格局。   该市各救助管理机构以创建国家等级站为契机,推进救助设施标准化建设,先后改造业务接待大厅、安检登记室以及阅览室、康复室、手工绘画室、心理咨询室等主题功能房。新增受助人员活动区,添置活动器材和设备,以满足受助人员需求。完善岗位责任制、首问(接)负责制、带班值班等制度,规范救助服务工作各个环节。将求助人员信息及时归档整理并上传至全国救助管理系统,做到专人专管、一人一档。以“人防”为中心、“物防”“技防”为辅助,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和技防设施设备,定期举办工作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构建多层次的安全风险体系。   做好规定动作,确保工作落实   各救助管理机构坚持做好上街巡查,积极实施主动救助。开通24 小时救助电话,发现或接到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线索的,必须在1小时内到达现场并实施救助,随时做好站内服务接待,方便求助人员受助。专门成立救助巡查队,设置流动救助车,随时掌握流浪乞讨人员信息和动态,及时对流浪乞讨人员主动实施救助。并以车站、繁华地段、地下通道等生活无着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为重点,加大巡视和救助力度。对危重病人遵循“先救治后甄别”的原则,及时送往定点医院救治;对精神病人及未成年人等实行保护性救助;针对雨雪冰冻等恶劣气候下出现临时困难的求助人员,开辟绿色通道,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简化救助程序,一律“先救助,再审查”。在“夏日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专项活动中,各级救助管理机构严格落实各项规定,活动前购置充足的物品,配备相关设施,保证求助人员得到精心周到的照顾。同时,通过标语、横幅、LED显示屏等方式发布救助信息,在人流密集区域设立救助引导牌,广泛发放宣传资料。利用“6·19”救助站开放日、“在站寻亲,让爱回家”宣传周等各种活动,多渠道发布救助信息和救助管理政策,为社会化参与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全市各级救助管理机构针对工作实际,在广泛宣传救助渠道的基础上,向出租车司机、城市保洁员、保安人员等特殊群体发放救助联系卡,建立有偿提供流浪乞讨人员信息机制,仅在去年“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期间,就收到有效救助线索350余条。依托城乡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开展救助工作,形成“群防群助”的服务网络。特别是中心城区引入汉中市爱心志愿者协会、汉中市心理辅导员协会集中开展救助管理宣传活动。联合汉中市电视台、汉中日报社和社会爱心组织开展“让我们一起温暖过冬”专题活动,为街头流浪乞讨人员送去配有围巾、帽子、手套、护耳、保温杯等物品的“温暖包”,每个温暖包价值100元,引导社会力量关心、关爱流浪乞讨人员。不仅在报纸、救助机构LED显示屏上刊登受助人员寻亲信息,还通过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比对指纹等多种方式实现部门联合寻亲。截至目前,利用“互联网+”寻亲成功30余人。进一步密切与毗邻地区的救助管理机构的联系,加强协调互助、信息共享、协查安置、共同抵制恶意乞讨和跑站骗站、应急救助等工作的落实,实现春运等特殊情况下相互帮助。  高薪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