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临渭区坚持“四社联动” 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的改革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今年以来,渭南市临渭区根据中央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文件精神,结合区情实际,秉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需求导向、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理念,创新开展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四社联动”工作,着重在夯基础搭平台、强组织建体系、补短板提能力、优服务创品牌等方面持续发力,走出了一条富有临渭特色的探索之路。
发挥组织引领作用 多方参与有保障
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开展“四社联动”的基石。临渭区委、区政府将“四社联动”作为深化社会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务,全局谋划,统筹推进,成立了由组织、民政、财政、卫计等25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区级“四社联动”协调议事机构。实行区级领导包抓社区建设责任制,落实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社区建设第一负责人的责任,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逐步建构,协同推进、协商共治作用显著发挥。
工作中注重党建引领、政策导向和治理体系建设,出台了以《加快推进“四社联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为纲领性的“1+N”系列文件。全面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每个社区设立标准化党建阵地,推动社区非公党建、楼宇党建,着力构建社区“大党建”体系,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不断增强。探索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为主要形式,组建了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累计孵化培育社会组织373个。服务中心主要进行发展规划,引导承接、策划服务项目,指导社区备案登记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协调组织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有序开展“四社联动”工作。
夯实共建共享基础 统筹推进有导向
“现在要办什么事,都不用出社区大门,在这里都能办。”临渭区惠园小区居民刘海莲说,在以前由于社区办公面积小、工作人员不够,很多事都要跑街道办和区上办。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临渭区坚持以“多元参与建平台,互享资源创服务”为目标,统筹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近两年,投入3000余万元开展社区阵地提升攻坚“清零”行动,通过资产划拨、购买、新建、改扩建等方式,53个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扎实开展“五统一”标准创建,所有社区设立志愿服务站、议事室等13室,并达到标识统一、门头统一、站室牌统一、制度牌统一、工作人员胸牌统一,“一站式”大厅、微信扫码、社区网站等服务平台高效运行,社区已成为开展社区治理的主阵地和基本单元。
临渭区在财力有限情况下支持“四社联动”工作开展,将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社区办公经费、社区干部补贴等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同时,不断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引导各单位支持社区设施管护、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服务群众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源参与社区治理项目,加大资金整合使用力度,为社区治理资金探索形成“政府投、单位筹、社会资源参与”作出了有益尝试。
该区通过社区换届选举、干部挂职、公开招聘、建立单位联系点等做法,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畅通流动和晋升渠道。鼓励社区专职人员考取社会工作师职称,换届时兼任社区“两委”成员,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工作成绩特别突出的社区书记、主任,享受副科级领导干部经济待遇或通过程序选拔为街道副职,使一批年富力强的人才集聚在社区,工作有作为、有盼头。这些举措,为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多元参与型社区提供了阵地、资金和人才保障。
拓展多元社区服务 协同共治有成效
提升民主参与意识和自治能力是临渭区开展“四社联动”做出的探索之一。他们坚持“社区统揽、多方协商”的原则,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小区物业等组织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社区协商治理模式,打造了各利益主体依法协商、有序参与的民主治理格局。
“我们家属院现在不用外面的物业公司了,都是我们选的代表大家一起管,实事多了,矛盾少了,心情好了!”渭纺家属院居民的心声,道出了朝阳社区通过民主协商自治破解物业管理弊端的成功之路。这个作为破产移交企业的家属院老、旧、破,物业换了几茬都不行,朝阳社区经过充分走访调查和征询后,由社区居委会牵头组织召开社区民主协商会,最终确定成立了自治委员会进行家属院日常治理,现在人人都是家属院治理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这都得益于该区指导社区“两委”不断深化联席会议机制,推进民主协商常态化,坚持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决策形式,建立居(村)民小组议事组织,规范了协商内容、范围、主体和程序,为不同群体提供利益诉求渠道。该区还将社区作为家风家训、居民公约、善行义举、守望互助等社区文化发展和普遍价值认同的培育主阵地,社区普遍形成了既有共性又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体系。
临渭区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空巢老人问题,吸引社会力量,探索开展“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先后投资980多万元建成日间照料中心7个,每个中心都设有康复室、棋牌室、舞蹈室、休息室、餐厅等服务设施。为了能让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社区运用“四社联动”机制,和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一起研究实施服务项目,组织成立器乐、美术、声乐、舞蹈、腰鼓等老年人兴趣小组,定期教学指导,组织交流活动。老人们来到这里,就好像找到了“组织”,每天聚在一起聊天、娱乐,饿了能吃饭,累了能休息,这里就是社区老人的“幸福驿站”。
激发社会资源优势 社区治理有作为
临渭区坚持以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社工品牌示范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四社联动”治理深入开展,全区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公益慈善组织和社区草根组织为培育重点,精心扶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简化社会组织登记程序,降低准入门槛,对暂不具备登记条件的实行社区备案制。
鼓励引导社会组织通过“社工+义工”“需求+项目”“动态+常态”相结合的方式,条件成熟社区成立了“社创空间”等“四社联动”工作室,充分利用社会组织资源优势,尽力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每个社区建有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312支,志愿者人数达14810人。全面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制度和服务认证制度,引导社区志愿者以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志愿服务。
本着就近对口的原则,协调社会组织和社区对接,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结合社情民意大走访和日常服务,将群众意见梳理汇总成社区居民“心愿清单”,统筹设计互联互动服务项目,项目推进与居民心愿紧密结合,将居民心愿作为“四社联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服务走进群众。像新民社区就先后孵化培育了微马、新民书画院、尖尖角美术乐园等10家社会组织,组建了党员义工、医疗保健、文化宣传、治安巡逻等6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工作人员中目前有中级以上职称社工1名,初级职称社工2名。“微型消防社区”“社区百姓舞台”“社区道德讲堂”“四点半课堂”等“四社联动”品牌,为临渭区社区注入了强劲的动力,社区活力精彩呈现,居民共建社区,参与社区事务的能力不断增强。
如今的临渭区绿色发展,平安稳定,和谐友好,活力无限。未来的临渭区也会因“四社联动”工作的纵深发展和社区“最后一公里”这个窗口,展翅腾飞,迈向辽阔、高远的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