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风雨坚守二百五十二个小时 ——记安康市民政局灾害信息员李俊杰
9月以来,安康市遭遇了20年一遇的罕见强秋淋天气。在全市上下奋起防汛救灾中,安康市民政局灾害信息员李俊杰连续252个小时坚守工作岗位,用默默无闻的值守,谱写出一曲甘于奉献的敬业之歌;以忘我的工作,诠释了一名年轻共产党员对党和群众的忠诚与担当。
李俊杰所在的安康市民政局救灾科是全市灾情统计和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核心枢纽,一方面,承担着及时收集、统计全市自然灾害灾情信息,为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负责调配全市救灾物资,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9月25日,安康市南部出现暴雨天气,岚皋告急!平利告急!两县水情超警戒,各项灾情报告接踵而至。
灾情就是命令,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默默无闻踏踏实实的行动。灾情发生后,李俊杰主动请缨,迅速进入应急工作状态,挑起全市灾情统计重担。在全市防汛抢险救灾的战斗中,开启了他长达11天的“24小时值班模式”。
作为市级“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的管理员,他一手连着来自各区县的基层灾害信息,一手连着省、市防汛救灾决策机构中枢,6小时内灾情信息上报省民政厅,12小时内上报民政部,是全市灾情信息最准确、最权威的信息源。也正因为如此,一个信息报送不及时,就会贻误抢险救灾时机;一个数据统计不准确,就可能导致防汛救灾力量和物资分配方向错误;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一方受灾群众忍饥挨饿、风餐露宿。
作为“风暴”之中紧盯灾情搜集统计信息、展现全市灾情情况、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一手信息的“眼睛”,李俊杰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为能在第一时间收集灾情信息,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领导和业务部门,从9月25日开始到10月5日灾情渐缓的连续11个昼夜里,李俊杰放弃十一、中秋双节去重庆与两地分居的妻子团聚的机会,连续奋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那段时间里,他吃住在单位,不分白天黑夜工作,累计统计接收处理灾情信息117批次,撰写权威灾情报告12份,参与协调全市3100万元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的下拨,调配食品、衣被、帐篷等救灾物资近1万余件。在那日夜奋战的252个小时里,他拧紧工作的“发条”,绷紧神经,靠着自己的坚守,为全市科学防汛救灾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做出了突出贡献。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今年刚满30岁的李俊杰,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以“别人不愿干的我干,别人不会干的我会干,别人会干的我干得更好”要求自己。在这次全市上下奋力防汛抢险救灾中,他没有与凶猛洪水搏斗的惊天壮举,也没有在群众紧急转移安置中身处险境,甚至也没有惊天动地可供记述的豪言壮语,但他用252个小时的坚守,和那些在防汛抢险救灾中无数个无名英雄一样,在幕后默默无闻地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告诉人们,年轻的同志关键时刻顶得住、靠得上,彰显了一名年轻共产党员的本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