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准救助 编密织牢兜底保障网 ——渭南市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
2017年以来,渭南市民政局按照“瞄准扶贫对象,实行兜底保障,开展精准帮扶”的工作思路,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核心,以精准脱贫为根本,精心谋划,多措并举,进一步编密织牢兜底保障网,全面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工作成效显著。
以强化领导为保障
构建脱贫攻坚工作机制
健全组织机构,围绕脱贫谋划民政工作。渭南市民政局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兜底脱贫办公室,领导小组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局党委班子成员为副组长、8个机关科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健全组织机构,在民政脱贫攻坚政策制定、任务安排部署以及各项工作落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完善相关制度,形成脱贫攻坚工作机制。针对民政脱贫攻坚重要环节,细化政策,规范程序,出台《渭南市民政局兜底保障脱贫实施办法》《渭南市民政局兜底保障脱贫实施方案》和《关于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兜底脱贫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制定民政兜底保障各项具体措施。向各县(市、区)下达目标责任考核任务和市级兜底脱贫季度考核点评指标,逐级分解指标,层层压实责任,考核结果记入全年量化考核,与年终民政系统评优评先挂钩。
开展培训授课,增强脱贫攻坚大局意识。渭南市民政局分别组织召开全局干部职工社会救助制度暨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培训会、全市各县(市、区)民政干部社会救助暨兜底脱贫工作会议,向广大干部职工和基层民政工作人员讲解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四项社会救助政策,对各项救助政策的对象范围、保障标准、救助方式、办理程序以及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政策衔接工作进行详细解读。
以精准识别为抓手
着力提高低保准确率
夯实各级责任,规范低保办理程序。完善申请受理程序,实行乡镇(街道)直接受理,建立低保经办人员近亲属备案制度,约束村(社区)干部在申请环节设置门槛,从源头治理“人情保”“关系保”。下发统一制式的《渭南市(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表》,规范低保办理流程。全面开展困难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建立平台的县,采用系统核对;未建立平台的县,采取手工核对,对新申请低保对象开展家庭人口、收入、财产等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认定的准确性。此外,实行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对低保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定期核查,及时掌握低保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等变化。
加强低保扶贫衔接,发挥兜底保障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精准脱贫政策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在扶贫开发中的兜底作用,协同解决农村低保对象贫困问题,渭南市政府办出台《渭南市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施意见》,提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工作目标,明确重点任务、实施步骤和工作措施。渭南市民政局与市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村低保对象数据更新过程中实施“三共同”的通知》,在农村低保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审核阶段,各乡镇(街道)共同组织对其开展入户调查,共同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共同组织开展审核,确保两类对象政策衔接、认定精准。同时,提高低保标准,确保不低于按年度动态调整后的扶贫标准。主动衔接扶贫部门,凡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三保障”问题未得到解决的,均不能宣布脱贫。宣布脱贫后,对收入水平已超过扶贫标准但仍低于低保标准的农村低保对象,继续享受低保政策,实现“脱贫不脱保”,同时享受各项扶贫政策,实现“脱贫不脱政策”。
试点委托入户调查,提高对象认定精准度。为进一步规范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提高对象认定准确率,渭南市民政局与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合作,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社会救助对象入户调查。第一批试点的临渭区、潼关县、澄城县、合阳县先后与中国人保渭南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并分别拟订《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社会救助入户调查实施方案》,协调同级统计调查部门出台《农村低保收入认定细化标准》。
以健康扶贫为牵引
提高贫困对象医疗救助水平
不断提升医疗救助水平。对特困供养人员住院实行全额救助,对低保对象合规费用按70%比例救助,年度累计封顶线提高到4.5万元;取消低收入家庭救助门槛,救助比例提高到50%,年度封顶线提高到3.2万元;降低因病致贫家庭救助门槛,救助比例提高到30%,年度封顶线为2万元。对重点救助对象住院医疗费用经住院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后,个人自付部分超过当地上年度人均住院医疗费用的,给予一次性2000元的全费用定额医疗救助。对救助对象中0-14岁(含)的未成年人,救助比例上浮10%。
进一步扩大救助覆盖面。将所有建档立卡对象全部录入医疗救助数据库,享受医疗救助对象中的低收入对象标准: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直接享受50%的救助比例,全年最高可享受3.2万元的住院救助标准;门诊用药方面,可享受1000元的救助标准。全面推进资助救助对象参合工作,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由定额资助调整为针对所有特困供养人员、农村低保对象全额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扎实开展住院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将市、县、镇三级公办医院全部纳入民政“一站式”结算服务。全市现有定点医疗机构269家。在此基础上,民政与卫计两部门通过系统后台数据对接,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三网合一”,方便救助对象出院结算,救助对象在一个窗口只需支付自付部分即可出院。对于未在定点医院就医的对象,在各县政务大厅专门设立救助窗口(或在合疗办代办),实现医后“一站式”结算服务。【文/渭南市民政局 李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