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开通民情直通车 实现社区为民服务零距离零时差
为彻底解决“办事靠脚、诉求靠找”等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问题,近年来,西乡县高标准建成行政便民服务中心,搭建民情直通车管理服务平台,入驻部门单位21个,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302项,实现横向联通县直部门、纵向贯通镇村户人,最大程度上集约整合资源,形成社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合力。
民情通 通民意
智慧服务更精细
近年来,西乡县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全面推行“网格+网络”管理服务模式,基本形成了“党建引领、信息支撑、三位一体、开放互动”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格局。将全县215个城乡社区划分为371个网格,每个网格确定一名网格员,建立以网定格、以格定责、以责定人的网格化管理制度,以小网格提升大服务,编织出一个“条块结合、专群结合、社会协同、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精细化、动态化服务管理网络,形成“全县一张网,人在格中去,事在网上办”的良好局面。
据峡口镇峡口社区书记刘继强介绍,为制订科学合理的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专门在社区网站上面向社区居民征集产业发展等脱贫措施,为脱贫攻坚谋求“金点子”,在广泛征集社情民意后,及时召开村民大会,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扶贫计划和脱贫措施。同时,利用民情通APP,及时为群众解除困惑、排除疑虑。通过民情直通车,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拓宽了社区协商渠道。
民情通 通民心
干群关系心连心
西乡县民情直通车管理服务平台,设置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三大功能模块,并将手机终端、社区门户网、西乡党建网、政务中心网等集成统一,聚合各类党务、政务和便民服务信息,设置“网上民情在线”“网上服务大厅”、免费智能WIFI、电子显示屏,为群众搭建查询信息、表达诉求、审批服务网上通道,“互联网+政务服务”使便民服务更人性化,服务人员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突出问题明显得到好转。
在西乡创业的马先生告诉笔者:“以前办事,完全找不到头绪,像只无头苍蝇一样,自从民情直通车开通后,我在民情通APP上咨询了社区的代办事项和办理各种证件所需资料、流程等,然后到县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就办结了。”
在家住西乡县城北街道南关社区的退休干部王大伯看来,民情直通车最显著的成效是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以前办事是“急着办、看着办、催着办”,而现在是“赶着办”,因为民情直通车严格的交办、督查、通报和全程跟踪、评价、考核等机制,给工作人员压上了不敢拖、不能拖的担子,真正实现工作作风的转变,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升。
民情通 通民生
6通方式察民情
该县在建立“三位一体”的基础上,创新拓展6种民情直通方式,即一格直通、一网直通、一屏直通、一线直通、一站直通、一点直通,推动管理服务全天候延伸,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两河口社区网格员柯昌旭在入格巡查中发现,有村民在两河口镇和高川镇交界处露天焚烧秸秆,违反秸秆禁烧制度,网格员利用手机终端定位,信息上传至社区网格管理员处,社区迅速上报至镇民情直通车管理中心,两河口镇迅速电讯高川镇,随即两镇分别安排附近组别的组长前去制止,并对其讲清形势、讲明政策、讲透道理,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民情通 解民困
大小事情不出门
民情直通车是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新举措,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平台。西乡县始终严格按照“分类管理、分级受理、分责处理、限时办理”的原则,对收集上报的民情信息和问题及时处置、反馈,确保民情直通车上传信息规范、处理及时,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零时差。
“如今,我也换成了智能手机,加了社区微信群,还可以在民情通APP上预约服务、咨询问题,真是太方便了,而且这个民情直通车确实好用,垃圾处理、修路换灯、医保咨询等,这些大事小事都能办。”桑园社区的李女士高兴地说道。
据县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周显杰介绍,目前,全县共有440名网格员,入格巡查和上门服务已形成长效化,民情直通车累计为民办事183.3万件,群众满意率达100%。累计排查矛盾纠纷7022件,化解6713件,调处成功率达95.6%,为民服务效率明显提升,有效地融洽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