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滴做起 “小积分”促建文明村 ——延川县土岗乡刘家山村走出村级治理新路子
延川县土岗乡刘家山村共有174户、524人,其中,仅有42户、73人在村中居住,60岁以上人口占31.5%,是典型的老龄化村、空壳村。2017年以来,刘家山村围绕服务村民、造福村民,大力倡导为民爱民、朴实做人、敬老孝老理念,建立“爱心超市”“垃圾回收兑换超市”,以“积分换物”为载体,从一点一滴小事抓起,用“小积分”激励村民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净化的良好习惯,凝聚群众参与村级治理的大力量,村容民貌焕然一新,依靠村民走出一条村级治理新路子。
积累“小积分”
重塑新时代农村良好形象
刘家山村“爱心超市”“垃圾回收兑换超市”规模为两孔窑洞,面积约为40平方米,一孔窑洞主要是相关制度上墙、管理人员登记台账及兑换日用物品的放置;另一孔窑洞主要是对回收垃圾的存放。
成立“爱心超市”主要是激励广大村民找回淳朴、优良的好传统。“垃圾回收兑换超市”则主要用于村、户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同时,将全村低保户、扶贫户且有劳动能力的人员纳入保洁员队伍进行统一管理,每月发放1000元工资,并建立积分督导检查考核机构。
“爱心超市”积分兑换与每月“四好教育”评比挂钩,通过村“两委”评议、群众举荐、邻里反映、自我推荐等途径,评定村民争当孝敬公婆的好媳妇,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好村民,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的好家长,勤劳致富领头人、思想觉悟高的党员模范,如每月被评上孝敬公婆的好媳妇可积100分,评上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好村民可积200分等,均制定具体积分实施细则,操作简单易行。
在“垃圾回收兑换超市”里,一方面,村民自己拿生活垃圾兑换积分,以积分换实物。如每20个烟头积一分,20个积分可换一袋洗衣粉或一袋500克的盐(酱油)等;废纸等可再利用废品按重量计分,折合物品后远高于当地废品市场价格。另一方面,村委会组织人员每周检查一次,根据卫生情况将红、绿、黄三种榜纸(红榜为优秀、绿榜为合格、黄榜为差)张贴在最显眼的地方。红色积8分,绿色积3分,黄色扣5分,正积分可以累积兑换本人需要的生活用品,负积分可用垃圾兑换消除被扣的积分。对乱扔乱放垃圾、乱堆柴草秸秆又不配合的村民,在评定低保、发放慰问物品及评选先进时不予考虑。
据介绍,“爱心超市”物品来源有三个渠道,主要由延川县工商联合会协调公司企业、帮扶单位给予赞助和村集体购置,主要有大米、食用油、面粉等30多种生活日用品。对于群众需要但“爱心超市”没有的物品,村集体则会及时采购,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兑换“小积分”
调动村民自管自治积极性
“爱心超市”等积分激励机制运行后,调动了村民自管自治积极性,大力弘扬了为民爱民、诚实友善、互帮互助精神,营造了勤劳致富的好村风、勤俭节约的好民风、孝敬老人的好家风,给村民带来了实惠。运营一年来,受到村民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昔日的“烂村子”现已成为乾坤湾一个亮丽的文明景点。
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好成效。“爱心超市”成立运行后,营造了邻里互助、互相关爱、家庭和睦的良好氛围。涌现出5位孝敬公婆的好媳妇,35位乐于助人的好村民,8位勤劳致富的领头人等,邻里互助让村民关系更加融洽和谐,诚实、友善、敬老、孝老的氛围蔚然成风,成为刘家山村旅游产业的一张好名片。
全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斐然。用“小积分”激励村民从一点一滴关心环境卫生,实现村民自管自治,对整治村民自家院里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三堆杂物、农业废弃物等,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对全村来说,“垃圾回收兑换超市”有力推进和实现了村庄净化、环境美化、人居条件优化,有效改变庭院、村级道路沿线等地方的“脏、乱、差”状况,营造了干净、整洁、有序的宜居环境,有力提升了村级环境管理水平。
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村子干净漂亮,家里越来越整洁,空气好、环境越来越美,村民心里亮堂了,既明白了“村子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受益”的道理,又得到了实惠。截至2018年5月底,村民共收集啤酒瓶、烟头、废纸等垃圾1800多公斤,共兑换卫生纸、食盐、电饼铛、大米、食用油、面粉等20多类物品,价值4700多元。“变废为宝”契合了村民需求,实现了“互赢互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