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城关街道百合社区: 巩固浙江培训成果出实招? 创新打造和、安、美社区
为巩固浙江培训成果,实施“八大社区”建设实践,扶风县城关街道百合社区围绕为民服务“八大社区”建设,坚持党建引领,主动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创新开展“五情服务”,完善“五级网格”管理,推行“6511工作法”,着力打造和、安、美社区,不断增进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五情服务”
真情助力汇“民”智。发展亲子时光站、夕阳红、青春驿站、爱心守望等项目,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驻区单位为依托开展服务。“党心联盟”共驻共建联合县人民法院、住建局、消防大队、电力局等单位党组织,借助社会组织(老年大学、老年协会、秦腔协会、舞蹈协会等)、民力(启智幼儿园、高新幼儿园)在主题党日、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和我们的节日,开展活动33场次,惠及居民13820人。
热情评议惠民生。发动邻里老党员们,在老小区改造中和新小区建设中,成立义务巡逻队和“智囊团”,积极建言献策,完善服务设施。(百合花园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在业主委员会的协助下动员民智慧与工程队对接完善设施,防止对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达成一致协议;集中居民意见在百合花园小区开了北门);在低保与公益性岗位调换过程中均做了严格的民主评议,让惠民政策在阳光下运行。
激情工作有创新。社区通过各种各样的集体学习与娱乐活动激励社区工作者每天保持对工作的热爱与激情,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创新工作方法,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坚持每周一大学,周一例会相互学习,逐个发言总结,并提出自己对负责工作的见解,充分尊重每个社区工作者的意见。创造性的拍摄了社区新上任班子的承诺抖音小视频,给全辖区居民拜年小视频巾帼心向党 奋斗新征程小视频,唱支山歌给党听小视频,娱乐性小视频2个。家风馆参观学习、观看电影、观看《红岩》情景剧各一次,激发了社区工作者对工作的热爱之情,提高了创造力和战斗力。
温情关爱解民忧。依托爱心守望项目结合80岁以上老年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需求,对生活困难且重大疾病的家庭进行慰问探望,并进行心理疏导,保证他们心理上不失落悲观、生活上有保障。2月份开展送温暖、送吉祥、送春联慰问活动慰问困难群众32个家庭,价值资金3200元;关爱困难党员慰问1人次,价值300余元;慰问脑瘫一家庭;计生困难家庭3户,价值1500余元。
亲情服务促成长。依托青春驿站与亲子时光站,项目利用社区活动室、书画室、青春驿站等,为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提供学习、展示的平台。邻里党员爱心结对困境儿童,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共组织我爱我家大手牵小手亲子时光站学党史、寄哀思扬斗志清明节插花活动1次、手工艺品制作1次,母亲节、端午粽飘香活动1次,党群心连心主题亲子手工活动1次,我是小小党史传送人亲子朗诵活动2次,童心向党快乐六一活动1次,惠及未成年人172人次,成年人352人次。
二、“五级网格”管理
“五级网格”管理即“党委领导-社区支部负责-物业/管理者实施-楼宇员配合-单元长补充”的模式。在疫情防控处理流调信息、接种信息、动员居民接种、安全排查以及安全知识宣传等宣传居民教育居民的事宜上展现了网格化的优势,实现科学合理网格化管理,保障各种信息及时、客观、真实地上报,保证社区各种宣传工作及时下达,从而杜绝了迟报、缓报、漏报、宣传不力的现象,实现了辖区内管理网格化全覆盖。通过网格,把信息采集、处理、反馈、督办整个过程以“毛细血管”式延伸到每个角落,实现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和服务,形成服务群众、教育群众、联络群众的快速反应机制。
三、“6511”工作法
“6”即“六联动工作模式”。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物业、驻区单位、社区专职人才、志愿者,治理机制理清了各自职能,理顺相互关系,激发了内在活力,集聚了各方力量,提高了社区治理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用效能,形成了街道办、社会组织、自治组织、辖区单位、居民群众等多元参与、协商共治和良性互动的社区局面。社区是“6联动”的基础,社会组织是“6联动”的有效载体,社区专职人才是“6联动”的骨干力量,志愿者是“四社联动”的重要力量,对引导主流价值、提升社区治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联动”关键在联动,核心在项目。
“5”即“五微治理模式”。微治理-顺民意(精细化治理,首先借助七人普摸清各小区底子)(精细化治理,首先借助七人普摸清各小区底子)、微服务-惠民生(做好与民生相关的基础性服务活动创造性的开展特色活动,小关爱慰问3次送一些生活用品,让物业企业特殊型的照顾困难家庭,给予服务上的优惠)、微调解-解民忧(及时化解居民的小矛盾10起,有2起还未完全化解)、微榜样-做表率(大力弘扬社区的正能量践行者精神“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最美志愿者”等优秀事迹、优秀志愿者表彰活动、爱心企业、优秀共驻共建单位表彰活动各1次)、微课堂-促学习(认真组织微课堂进小区,学习党史及其他基本生活法律法规安全尝试的方法活动10次为途径,让干部和居民一起学党史,感党恩。
“1”即“凸显一张治理名片”。为了能更好的与居民建立良好、高效的沟通、服务、管理渠道,呼应居民需求,解决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是建立小区名片。百合社区小区名片将会展示在各小区内最显眼处,为居民展现成立时间、常住居民总户数、总人数、独居老人、小区物业名称、物业负责人,社区负责人、驻区单位指导员以及他们的联系方式,建立小区居民公约、社区各项通知板块,同时结合图片形式向居民展示小区在社区的位置、小区平面的应急疏散图,以及百合社区为民服务二维码等。二是制作便民服务爱心扇(含实物与电子版)。包含与居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信息。例如修理纱窗、理发、洗车、电器维修等联系方式,社区在线上与线下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让居民更加直观了解小区基本情况、各项惠民政策、遇到困难和需求时知道找哪里、找谁,以此不断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让社区治理、社区服务更有效率、更有温度。
“1”即“发展一批共驻共建项目”。设立亲子时光站项目、夕阳红项目、青春驿站项目、爱心守望项目、红色管家项目、四千行动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调动辖区居民的积极性,让为民服务落到实处。通过项目让“四社联动”起来,为少年儿童、青年人、老年人、弱势群体服务,不断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为打造“和、安、美”社区不懈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