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地名管理服务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地名管理服务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时间: 2021-09-29 19:01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西咸新区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规划面积882平方公里,下设空港、沣东、秦汉、沣西、泾河五个新城组团。2017年全面托管了辖区22个镇街的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现有户籍人口108.35万人。托管以来,在地名管理工作中,我局在省民政厅和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克服底子薄、基础差、工作力量不足等诸多困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全省《实施办法》,扎实开展地名命名、标志设立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制度设计,健全运行机制

针对托管前地名管理工作空白、地名命名无序等问题,我局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根据中省市地名管理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拟定了《西咸新区地名管理实施细则(暂行)》《关于规范地名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地名管理原则、标准、程序,经新区管委会研究批准后,以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名义印发全区执行。成立了新区、新城两级地名管理委员会,厘清了部门责任,我局负责新区地名管理工作,各新城按照属地原则负责本辖区地名管理工作,宣传、发改、建设、城管交通等部门根据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形成了民政部门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有效保障了工作开展。

二、严格标准程序,规范地名管理

在道路命名方面,出台了《西咸新区地名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市政交通设施命名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城镇道路可选用大道、大街、路、街、巷作通名,其中大道主要用于宽80米、长8千米以上的道路命名;大街用于宽60米、长5千米以上的道路命名;路、街用于宽20米以上、长500米的道路命名;巷主要用于宽20米以内,长500米以内的道路命名。长度超过10千米的道路,要进行分段命名。每条道路名字一般在2—8个汉字之间,命名或更名时,按照“谁建设、谁申报”的原则办理申报手续。其中跨新城的,由新区住建局拟定命名、更名初步方案,由我局审核、实地踏勘、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后,报新区管委会批准;在新城范围内的,由建设单位申报命名方案,新城人社民政局审核,并征求新区人社民政局意见后,报新城管委会研究批准。

在建筑物、居民区命名方面,在出台《西咸新区建筑物命名管理办法(暂行)》基础上,进一步提请新区党工委研究通过了《西咸新区建筑物命名管理办法》,明确建筑物命名、更名实行申报审批制度,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要求项目单位在办理立项时,同时通过网上或线下办理建筑物命名审批手续。具体为政务服务中心前台收件,人社民政局后台审批,行政审批局根据审批结果核发《西咸新区建筑物标准名称使用证》。对项目单位不办《西咸新区建筑物标准名称使用证》的,不予核发用地规划、工程规划、施工许可、商品房预售证,以及编制门牌号。同时对违规发布广告的,由市场监管部门责令停止,并给以10万元以内罚款;违规设立地名标志拒不整改的,由综合执法部门予以拆除。新区、新城各部门在文件、宣传报道中不按规定使用的,由地名管理部门予以通报,并督促改正。目前,新区已累计命名道路桥梁280余条,颁发《西咸新区建筑物标准名称使用证》57份。

三、加强门牌管理,增强服务能力

一是落实管理责任。明确规定新区人社民政局统一管理新区城乡楼门牌。需要申请门牌的单位或个人,向所在镇街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资料,经审核后下发门牌编号通知书。门牌编制结果每季度报新城人社民政局、公安分局备案一次。二是创新管理模式。为充分发挥标准地址社会公共服务作用,我们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积极与公安部门合作,创新推行以“门牌加码、管理增效、服务提质、工作减负”目标的标准地址二维码管理模式。“门牌加码”,就是利用二维码作为应用最广泛的智能终端识读载体这一特点,为每户房屋编制唯一的标准化地址二维码,并将二维码印在门牌、楼牌上,形成二维码门牌。“管理增效”,就是利用二维码门牌如同公民的身份证号码,具有唯一性、权威性、稳定性这一特点,将其作为“根信息”提供给不同用户、不同平台获取关联信息、开展关联应用。“服务提质”,就是二维码中不但包括地址详情、社区民警姓名和电话外,里面还包括公安便民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三大模块。群众扫码即可办理相关网上政务服务事项。“工作减负”,就是社区民警可扫码录入、核查居民相关信息,减轻工作量,实现以房管人,夯实基层治安管理基础。目前,新区二维码管理软件系统开始上线运行,10个试点村、社区1万余块二维码门牌已安装到位,正在进行经验总结,下一步将全面推广。

四、强化保障措施,确保任务落实

一是加强学习调研。组织地名管理干部认真学习《地名管理条例》等法规政策,到浦东、苏州等地学习先进经验,解放思想,开阔眼界,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二是强化宣传推广。通过网站、印发宣传资料、召开培训会等积极宣传地名管理重要意义、方式方法、地名文化保护等内容,努力营造全社会了解地名、关注地名、参与地名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将地名管理工作纳入新区重点督办事项,会同党工委管委会督查室多次对各新城地名命名、标志设置情况进行督查,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存在问题,限期整改,有效推动了工作开展。

托管以来,我局在地名管理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距离地名管理的要求,满足经济社会的需要还有不少差距。新区、新城两级地名管理工作缺乏专职人员,总体工作力量、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都还有待提高;新区、新城地名委作用发挥还不是很明显,个别部门参与地名工作积极性不高,地名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地名标志设立、更换不及时,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下一步,我局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作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动地名命名、标志设置、信息化建设、地名文化发掘保护等工作开展,不断提升新区地名管理工作水平,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