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三个融入”助推社工站建设
2022年以来,镇安县民政局将社工站作为强化地方治理的有力举措,把社工站建设融入地方治理体系、融入地方制度体系和地方社会体系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其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
融入地方治理体系。该县确立了以硬件设施为基础、以人才支撑为核心的建设思路,让社工站在镇(办)落地生根。目前共建设镇(街道)社工站15个,社区社工室7个,实现了15个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每个社工站办公场地面积不少于27平方米,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66人。尊重社工站的专业性,社工站吸纳专业持证社会工作者,支持和鼓励社工站利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积极作用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尊重社工站的差异性,镇(办)、社区社工站(室)结合实际情况,集中力量和资源建设各具特色和亮点的社工站,打造社会治理和民生事业特色品牌,开展帮扶助困、健康讲座、科普宣传等主题活动,为群众提供更精准多元的专业服务。
融入地方制度体系。健全社工站规章制度,提高社工站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建设开放、包容和富有韧性的组织生态。我县结合实际制定社工站工作服务制度,对社工站工作职责、组织架构、人员管理、服务流程做出明确规定,建立起社会工作服务站财务、档案、项目等管理制度,为社工站服务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改善社工待遇制度,提升和增强工作岗位吸引力,调动和激发社会工作者干事创业积极性,给予社会工作者更多话语权。镇安县率先执行社工“三岗十八级”待遇制度,完善“职称等级奖励”机制,目前已有14名专职社工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占专职社工总数的35%。完善运营督导评估制度。镇安县民政局实行“季度调度、半年通报、年终考核”和“一站一台账”工作机制,加强对社工站的目标考核和重点督导。
融入地方社会体系。推进“党建+”管理模式,新城、镇城、青槐、青河四个社区社工室先行开展“党建+互联网+养老”试点工作,倾力打造“情暖夕阳”、“我的社区我做主”、“和谐家园”、“零距离向民”这四个特色板块,为留守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权益维护等服务。构筑起社会工作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有效通道。推行“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新城社区社工室联动志愿者队伍,推行以“群众点单、社工站+社区派单、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接单”为主的“三单服务”模式,针对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区治理和社会事务等领域积极开展服务。搭建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连心桥,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推广“1+N”链接模式,镇城社区社工室关爱“一老一小”,联合民政、司法、残联、公安等部门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政策共同体”作用,实现多方合作、协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