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五社联动”为优化基层社会治理赋能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作为全省“五社联动”试点县之一,抢抓有利机遇,坚持党建引领,以立足县域社区实际,聚焦农村“三留守”和异地扶贫搬迁人员、社区治理、社会求助3个重点服务内容,为社区老人、妇女、儿童开展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助力社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抓推动。柞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成立“五社联动”工作专班,制定印发《柞水县“五社联动”助力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试点工作方案》,加强部门联动、资源整合、工作配合、信息沟通与政策衔接。专题研究“五社联动”工作10次,召开座谈会、社工站建设运营管理能力提升共创会6次,及时协调研究各类事项15个,确保“五社联动”依法依规、有序高效推进。
二是强化资金投入作保障。省市民政厅(局)支持各类补助资金 51 万元(其中“三区计划”18 万元、“五社联动”试点项目资金20 万元、社会组织 A 类项目福彩资金 13 万)用于试点镇社工站建设;试点镇外的社工站建设资金该县财政给予大力支持,拨付5万元用于各社工站、室场地建设、制度建设及办公桌椅购置;镇(街道)、社区积极支持配合,为各社工站、室协调场所,接通办公网络、办公电话、购置安装取暖设备等,全力创设良好的办公环境。今年,省民政厅、省乡村振兴局结对帮扶柞水县爱心义工协会“牵手计划”项目资金8万元,各项工作按照年初既定计划有序推进。
三是强化督导检查促推进。制定了“五社联动”月工作
计划,建立“每月报送、每季小结、半年一总结”的工作推进机制,开展入镇(街)、社区督导检查10次,反馈各类问题12个。委托西安联众力社会组织开展线下培训2次,线上培训5次,强化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会工作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坚持需求导向,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服务调研10次,为20个家庭提供了个案服务。精心设计组织“漫步野外、亲近自然”“石上花开、绘出美好”等小组主题活动,促进儿童自我成长意识,提高对社区服务的认同度。
四是强化运营指导树样板。以该县下梁镇和乾佑街道办社会工作服务站为试点,严格按照省民政厅印发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标准,西安联众力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省妇源汇发挥自身业务团队优势,从平台建设、运营管理、服务规范等方面亲自设计、亲自布置、亲自指导,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面推开。对镇(街道)民政服务窗口办公场所进行改造,全县 9 个镇级社工站、82 个社工室,均已挂牌并配备专兼职人员 109 名,建立完善组织架构,达到了有场地、有统一标识、有人员、有工作制度“五有”标准。
五是强化资源链接优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按照“1+2+3+N”的运营模式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聚焦农村“三留守”人员,异地搬迁群众三大类人群,指导17个社区65个村建立志愿服务综合站点,动员177 个志愿者组织力量,定期下沉和村 (社区) 入户服务。特别是在去年抗击新冠疫情防控中,社工、社区志愿者近1000 人参与防控工作,为辖区30 余户困境家庭在心理、生活等提供个性化服务。聚焦慈善社会资源链接,南京高淳慈善总会、西安爱心义工协会、柞水爱心义工协会等社会组织捐资20余万元,有力促进社工站服务深入到基层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
六是强化总结宣传扩影响。及时提炼总结工作的经验做法,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广泛、全方位宣传工作动态、个案服务活动。线上以“柞水县下梁镇社会工作服务站视频号、西安联众力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公众号”为宣传阵地和平台,先后刊载工作简报12期,发布下梁社会工作服务站建成啦!下梁镇社工站-启程篇和“我和我的家乡寻找“失踪”的年味等宣传短视频;线下通过制作展板、海报、宣传单、组织镇(街道)站点人员到实地参观等方式,让各镇(街道)服务站人员全方位了解工作流程和运营管理方法。3月25日,县民政局联合陕西孝慈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柞水县爱心义工协会举办“推进五社联动、关爱一老一小”社会工作主题宣传周活动,让社区居民全方位了解社工站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工作的知晓度、认可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