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逐浪破难题 走出养老新天地
老人是家庭的“定盘星”,是社会的“稳压器”。不拖累儿女,希望儿女过的好,是老人的最大心愿;给老人健康快乐幸福晚年,是儿女们的共同心愿,亦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勉县常住人口34.5万人,60周岁以上老人9.89万人,占总人口的28.7%,是深度老龄化地区。面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勉县把养老事业发展作为民政工作头等大事来抓,大胆探索,创新发展,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奋楫逐浪破难题 走出养老新天地
坚持政府主导,多元供给,医养结合,塑造品牌,延长链条,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社会组织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和高中低档相配套、医养康护相统一、公办民营相协调的发展格局。
一、机构领跑,擦亮县域养老服务大品牌
坚持公办养老稳托底、民办养老强产业的发展思路,不断擦亮机构养老服务品牌。
做优公办。建成公办敬老院3个,设计床位846张,其中勉县中心敬老院集中供养特困人员500多名,是全省供养人数最多的县级敬老院。其“三精(精心、精细、精准)服务+院民自治”管理模式,赢得社会广泛赞誉,被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深度报道,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先后接待比利时和亚非拉25个国家代表团参观访问,成为世界了解社会主义养老制度的重要窗口。
做强民办。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优化服务,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不断增强优质医疗康养服务供给。先后建成民办养老机构6家,共有床位1449张,占全市总量的20.9%。如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43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做大品牌。充分发挥机构资源优势,突出个性,彰显特色,形成医养、康养、旅居、智慧养老等多种服务模式,领跑养老事业步入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高质量发展轨道。定军山福康老年公寓集养老、养生、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在全省率先获得质量、环境、职业管理三项国际体系认证,并通过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验收,成为汉中市仅有的2家省级“五星级”养老机构之一。勉县聚兴阳光老年公寓,借鉴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设计理念和管理模式,突出适老性、先进性、高端化,着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养老服务机构“旗舰”。温泉温馨家园嵌入式家庭养老院,视养服务老为“良心活”,与老人吃住在一起,实行24小时监护,夜间呼叫随叫随到,以家的温暖、亲人般的呵护,扶助失能、释放有能。
二、创新模式,破解社区日间照料“运营难”
创新“第三方运营”模式,多措并举,破解日间照料中心因财力人力匮乏而无力运转难题,基本做到政府扶得起、社区办得起、老人用得上、服务可持续。
服务组织代管。留旗营社区采取“老年协会代管”模式,开办非营利性社区食堂,社区监管,6名退职老干部负责协会工作,60多名助老志愿者参与其中。社区每年自筹资金14万元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每月20元免费餐劵,投资20余万元改装餐车一辆,定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在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读书看报、打牌下棋、跳舞健身,生活丰富多彩、有滋有味,吃饭有餐厅、累了能休息,身体不适有医生,遇到困难有人帮,心里疙瘩有人解。社区荣获全国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殊荣。
服务机构运营。马营社区采取“社区服务机构运营”方式,成立马营社区夕阳红智慧养老公司,专门负责日间照料中心工作。公司聘用3名炊事员,开办社区食堂,面向社会微利保运转,社区落实专人进行监管。社区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每人每月30月免费餐券补贴,惠及176位老人。
对外承包经营。城西的火花社区采取“外包经营”方式,与辖区新华酒店合作,对就餐和入住等付费性业务,公办私营,社区只负责老人文化娱乐等服务。本着让利社区老人的收费标准,协商定价、明码标价经营,可同时满足300多人就餐,既省去了请人做饭和照料的麻烦和开支,又增加了承包经营收入。
机构托管运营。诸葛、高潮、天荡山、东风等社区采取“养老(或医疗)机构托管”模式,依托定军山福康老年公寓、秦和医院等机构,开办日间照料中心,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利双赢。
三、强化服务,破解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难”
居家养老一头在家庭,一头在社区。坚持“两头服务”一起抓,使养老不离家,服务有保障。
构建上门服务大机制。建立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常年开展每月一次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服务活动和送政策、送关怀、送健康、送服务活动。全面落实入户关爱服务“一户一表”登记制度,完善基础信息台账,建立探访关爱服务记录台账,将探访关爱服务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推动探访关爱服务做深做细做实;开设镇(街)“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对探访中所发现问题和群众反映的问题,明确责任、落实政策,及时解决;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养老医疗机构及其成员参与上门服务,支持社区(村)老年协会参与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工作,组织会员开展“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关爱服务和低龄健康老人帮高龄失能老人互助关爱活动,促进互助式、抱团式养老发展。
打好社区服务四张牌。加强社区食堂监管,严把食品卫生安全质量关,打好三餐保障“供给牌”。马营社区的1元馒头、2元稀饭小菜、3元素面、4元面皮、5元馄饨,不仅让老人吃得放心、儿女安心,而且吸引了周围几个小区的上班族,每天用餐的队伍排成“长龙”。社区坚持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送餐,随叫随到。依托道德积分银行、新时代文明站所,持续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孝星、道德星评选和助老志愿服务等活动,传树孝爱之风,传递道德力量,打好敬老“接力牌”。留旗营社区老年协会充分发挥“余热”,“年轻”老人主动为年长老人义务服务,数十年如一日,成为一种延续传承的好风尚。从打扫家庭卫生到料理家务,从换洗衣服到拆洗被褥,从嘘寒问暖到理发洗澡、洗脚剪指甲,爱心不打烊,服务不漏人。协会先后荣获陕西省规范化基层老年协会、陕西省老有所为先进集体等荣誉,会长付秋娥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的称号;普遍开展节日慰问、生日祝寿等活动,端午送粽子,中秋送月饼,重阳送被子,过年送春联,集体过生日,打好孝老“感情牌”;组织开展老年趣味运动会、游村拉练、文艺表演、手操训练等适老性文体活动,定期开展社区义诊、老人体检活动,打好文体娱乐、医养康养“组合牌”,让老人健康快乐生活。
四、集中供养,破解农村特殊家庭“养老难”
关注农村特殊困难家庭养老,打造区域养老中心,着力破解农村居家老人无人照料、服务缺失,村(居)幸福院和日间照料运转困难、无力照料等难题。
标准化建设。褒城镇红庙寨村投资2000万元,占地8651㎡,建成一座建筑面积4885㎡、设计床位330张,配套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标准化养老院。三层楼寓均装有电梯,设有无障碍通道。室内设独立卫生间,配有电视、空调、呼叫器等生活设施。同时配有图书室、棋牌室、书法室、健身室、医务室等文化娱乐、医疗健身场所。
定制式服务。村上成立勉县栖鹤居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化运营,全托和半托服务相结合,既考虑老人实际需求,又照顾农村家庭承受能力,面向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失能老人、重残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量身”定做服务,廉价收费,凸显养老服务的公益性、普惠性。本镇老人每人每月600元(其中本村每人每月300元),非本镇老人每人每月900元,全托、半托一个价;需要长期吃住带护理的失能老人,按照行业市场价收费。
联动式发展。按照“政府主导、资源共享、强村带弱村、多村联动、集中供养”的发展思路,褒城镇以红庙寨村养老院为依托,积极推进区域养老中心建设。对辖区内65岁以上的老年人逐一入户走访摸排,分类建立档案,并根据老人的不同意愿需求,做好组织动员。同时,举行“褒城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挂牌入住仪式,扩大社会影响;依托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养老服务工作队、小分队,搭建“中心”、幸福院、家庭互联互助互动“连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