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古城围绕“三个三”做细做实养老助餐
2024年以来,洛南县古城镇按照养老助餐工作总体安排,积极探索老年助餐新路子,明确“三个聚焦”,做实“三项重点”,实现“三个目标”,全力推进工作开展,让老年人乐享放心、舒心、暖心的老年助餐服务。
古城镇位于洛南县城以东25公里处,是洛南东部商贸重镇,下辖18个村和3个社区,10345户3.8万人。60周岁以上人群7527人,占比18%,60-70岁4750人、占比62%,70-80岁2144人、占比29%,80岁以上714人、占比9%。其中留守老人1650人、占比30%,空巢老人753人、占比10%。老年人群体呈现增速快、空巢多、留守多、寿龄高的特点,独自生活人员、空巢及高龄、失能人群存在“吃饭难”问题。
古城镇本着“量力而行、自愿参与、保障基本”原则,在古城街社区采取“市场主体助餐”模式进行试点,力求探索出符合实际、可持续发展的助餐模式,助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在试点过程中,明确“三个聚焦”,做实“三项重点”,实现“三个目标”。
聚焦“办得起”,做实“需求摸排”,实现“服务精准”。老年助餐服务公益性强、涉及群众多,如何在公益普惠的基础上实现精准服务,是老年助餐服务面临的最大问题。以古城街社区为例,60岁以上人群407人,占比20%,其中独自生活24人、留守41人、空巢19人、高龄206人、残疾及失能52人,通过走访发现,就餐困难人群主要涉及独居、空巢及高龄、失能人群。在服务对象需求摸排中,古城镇坚持用好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机制,充分发挥组长、片长作用,采取“入户排查、预警核实、自主申报”三种方式,按照“本人申请、居民小组审核、社区审定公示”的流程,动态调整,真正将有就餐困难的老年人群体纳入服务对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干部入户排查326人,核实预警信息72条,自主申报9人,经过评议审定,确定了28人作为首批助餐服务对象,基本实现了就餐困难群体精准。试点以来,各就餐点提供助餐服务100余次,有效解决了服务对象“就餐难”问题。
聚焦“办得好”,做实“助餐建设”,实现“服务规范”。为满足不同助餐对象个性化饮食需求,按照“有偿服务、保障基本、动态调整”的原则,做实助餐点建设。一是丰富品类。社区与3家老年人比较认可的餐馆签订“老年助餐”服务协议的同时,为了满足老年人就餐选择多样性需求,减轻个人负担,在去年9月古城美食城开业运行后,及时将美食城纳入助餐点,目前,社区老人就餐有30余种餐饮品类选择。二是完善配套。在每个就餐点显眼位置悬挂“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和食品安全标识牌,从业人员健康证、餐品收费标准、助餐点管理办法等内容公示上墙。同时,为更好地服务老年人就餐,在助餐点设置了老年人就餐专区、制作了意见反馈簿,放置了爱心拐杖和便民服务盒,最大限度保障老年人就餐便捷和安全。三是规范运行。服务对象到“助餐点”就餐时,自主选择餐食,凭社区发放的“就餐券”抵扣5元餐费,超出部分由个人承担,避免了助餐服务“福利化”倾向。同时,社区确定专人日常巡查,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误会。既压实了经营主体责任,又形成了相互协作的工作合力,让老年人吃得好、吃得放心。
聚焦“办得久”,做实“资金投入”,实现“服务长远”。老年助餐服务,长期运行是基础,资金投入是关键。古城镇按照“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五个一点”思路,建立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服务”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老年助餐持续运营难题。同时,为保障老年助餐工作经费规范使用,还将“两代一委”、退休干部、热心群众等群体聘请为老年助餐义务监督员,监督资金使用动向,服务对象和资金用途在社区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截止目前,古城镇已为全镇6个村(居)280位有助餐需求的老人提供助餐服务3000多人次,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和老年人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