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强化要素支撑 推动产业融合绘就宜居宜游旅居康养新图景
近年来,汉中市将发展银发经济和旅居康养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老有颐养”转化的特色发展路径。今年5月13日,全国老龄办在汉召开“推动发展老年人旅居康养服务专题座谈会”,凸显了汉中在该领域的先行示范作用。今年1至7月,汉中市接待旅居康养老人1120万人次,实现收入76.5亿元,同比增速达18.6%,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具吸引力和发展活力的旅居康养目的地之一。
一、战略引领,机制创新,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健全组织推进机制。精心编制“旅居在汉中”“医养在汉中”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市级分管领导牵头,民政、发改、文旅等17个部门协同参与的联动推进机制。在机构编制精简的背景下,专设养老产业科并落实编制3名,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推进旅居养老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等一揽子政策,明确产业发展路径和支持措施,吹响进军旅居康养领域的时代发展号角。
二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对民办养老机构新建和改扩建床位分别给予每张4000元、3000元建设补贴,对三星级以上机构按实际入住人数给予每人每月最高100元运营补贴,养老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累计投入财政补助资金近2000万元。
三是强化资源要素支撑。将旅居康养用地纳入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优先予以保障。推行项目审批“帮办代办”“并联审批”,提升服务质效。建立银企对接机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直接投资、贷款贴息等支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培育康养类培训机构26家,年培训护理员3500余人次。强化示范引领,建成省级旅居养老基地6个。
二、创意赋能,产品提质,培育康养服务新亮点
一是“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在非遗活化方面,创建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寻味汉中非遗”“汉江之源・羌族故里”等特色康养线路,建成非遗展示馆13个,非遗传习所80余个,推出“游汉中”小程序,上线汉中藤编、汉调桄桄、羌族舞蹈等沉浸式非遗体验63项,让老年游客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享受身心疗愈。在历史文化挖掘方面,依托两汉三国、红色文化资源,重点开发古汉台、石门栈道等景点,兴汉胜境4A景区及天汉长街已成为知名文旅IP,“汉颂”“天汉传奇”实景演出成为来汉必看的网红打卡点,创新“汉宫汉服”婚庆活动,吸引广大游客慕名而来。
二是“民宿+康养”提质升级。突出适老化、特色化导向,打造多个民宿产业集群。留坝县实施“四个一百”工程,培育出“道班宿”“楼房沟”“秦岭宿集”等特色旅居康养民宿品牌。楼房沟民宿全面开展适老化改造,免费配备血压仪、助行器等适老器具,向老人开放菜地、文化广场及健身设施,助力银发群体深度融入当地生活,该民宿年接待银发游客超3万人次,直接带动100余个就业岗位。佛坪县先后制定民宿管理办法及民宿类型划分与评定标准,打造不语民宿、贝壳山居、银杏墅等康养民宿集群,为银发族提供高品质旅居服务。
(图为留坝县楼房沟民宿)
三是“农业+康养”延伸拓展。推进“农业+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建成132个农文旅融合示范点。宁强县依托“中国名茶之乡”产业优势,打造4条精品茶旅线路,提供“采茶、制茶、品茶、悟茶”全链条文化体验,年接待旅居老人约1.2万人次,带动50余个就业岗位。城固县桔园景区作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科学规划建设桔颂文化长廊、生态观光平台等景观,开发柑桔采摘等参与性项目,为旅居人群提供沉浸式田园生活体验。
(图为宁强县玉皇观茶园)
四是“森林+康养”示范引领。探索依托森林资源,增设无障碍康养步道、康复中心、休憩亭等适老服务设施,推动国家级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成功落地汉中。留坝县作为首批“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县,高标准编制了县内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举办2025森林与健康大会暨留坝全域森林康养产业推介会,开展第十八期全国森林康养师培训,开发研学旅行线路10余条,推广运动休闲项目12个,成为“森林康养+”融合发展模式的典型。火烧店镇聚力打造省级森林康养示范镇,培育“森林主题民宿”,开设“森林科普课堂”,推出森林瑜伽、太极晨练、林间冥想等轻运动项目,成为众多老年游客向往的康养胜地。
五是“医疗+康养”服务升级。打造以中医保健、养生为核心的医疗康养体系,全市26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5个县被命名为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219个医疗机构获评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设立健康管家,为居住半年以上的旅居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免费体检及健康管理服务。勉县、略阳县发展“温泉+康养”等特色业态,打造九昱、汉析里温泉康养小镇,开发艾灸、药浴、推拿等特色服务,针对老年群体常见病推出定制化康养方案,今年1至7月旅居老人数量同比增长23%。
六是“体育+康养”活力赋能。发布全年赛事目录232项,通过举办气排球邀请赛、市运动会等赛事活动,开展健步走、太极拳、健身气功等适老化运动170余场次,年吸引老年参与者超5万人次,带动住宿、餐饮等收入2.3亿元。汉台区、南郑区沿汉江布局“滨水健身长廊”,设置慢跑道、骑行道、门球场等设施,让老年人在运动中享受自然景观、感受历史文化。勉县将太极拳比赛与温泉疗养、三国文化体验相结合,形成“晨间太极+午后温泉”养生闭环,实现运动与文化、康养体验的有效结合。
(图为勉县举办太极拳活动)
三、资源转化,特色增效,释放银发经济新动能
一是打造健康食品产业链。发挥“味见汉中”区域公用品牌效应,授权120余家企业使用该品牌,覆盖504种产品,重点开发适老化健康食品。依托洋县黑米、略阳乌鸡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推出黑米茶、即食乌鸡汤等功能性老年食品,研发有机米、有机茶等绿色食品211个,认证有机农产品222个。
(图为洋县黑米)
二是发展药食同源产品。立足“秦巴药库”资源优势,建成28个省级定制药园,打造褒河物流园区中药材交易市场等5个专业市场,年现场交易额达1亿元以上。开发山茱萸保健酒、五丁本草酵素饮、杜仲雄花糖、蜜制西洋参片等160种药食同源保健食品。汉台区创新打造“银龄商超”、药膳草本茶铺等消费场景,受到老年人普遍欢迎。
四、服务优化,环境提升,打造宜居宜游新标杆
一是打造全方位适老化环境。全市建成养老服务设施1471个,面向旅居老年人开放。增设“丝路号”环秦岭银发旅游专列停靠点,开通域内旅客专线38条,推出敬老公交专线2条、低地板纯电公交车25辆,打造“朱鹮小巴”主题公交和“小团小车游”产品,开通“95128”电召服务,实现老年人出行“一键叫车”。全市15条线路入选全国全省精品线路,留坝县山地度假最美自驾精品环线获评“全国十大最美自驾路”。对景区、医院等公共场所进行无障碍改造,龙头山景区通过安装电梯、防滑改造等措施,银发游客占比提升至35%,成为汉中市“适老化景区”的标杆。
(图为龙头山景区电梯)
二是打造养老服务消费环境。在全省首家发放养老服务消费券,首轮纳入13家养老机构。建设示范性老年助餐点100个,旅居老人就餐享受当地老人同等待遇,给予6至9折优惠,累计减免餐费36万余元。留坝县针对旅居康养推出景点门票打包优惠、长住套餐等5项政策“组合拳”,有效吸引老年人慢游长居。
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编制《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养老与银发经济产业链全景图》,策划包装旅居康养类招商项目31个。组建招商小分队,主动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成功签约勉县温泉社区康养中心建设等一批项目,总投资13.4亿元,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是持续强化宣传推介。举办油菜花节、“中国年·汉中过”、“秦岭熊猫音乐嗨唱季”等文商康旅消费活动800余项,“跟着民歌游汉中”陕南民歌推广活动在北京首演,汉中藤编、汉调桄桄亮相大阪世博会。央视综合频道对汉中旅居康养工作进行8分钟专题报道,依托《光明日报》《中国社会报》、中国日报网等媒体,进行全方位、系列化深度宣传,显著提升“真美汉中·康养福地”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