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长者身边难事 让养老变享老

破解长者身边难事 让养老变享老

——渭南市实施“福地享老幸福365”行动典型案例材料

时间: 2025-02-06 10:07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2024年,渭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聚焦群众养老服务需求,实施“福地享老幸福365”行动,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实施的全国2023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被民政部、财政部联合验收评定为西部地区得分第一全国“优秀”项目地区。

一、紧抓机遇,谋篇布局,找准提质增效切入点

一是纳入民生实事高标谋划。2023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113.63万人,占总人口的24.7%,分别高于全国(21.1%)和全省(21.6%)3.6和3.1个百分点。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和养老服务发展起步晚、基础弱,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均衡、不精准等问题,渭南市民政局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全面梳理“十四五”规划时间表和民政部、省民政厅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书,系统谋划养老服务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最后形成“福地享老幸福365”行动的基本框架,并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纳入“全市十件民生实事”,以“小切口”行动为突破口牵引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是外出考察学习拓宽思路。先后赴北京、广东、上海、山西、浙江和辽宁等6个省(市)考察学习,现场观摩学习在全国走在前列的民办机构、公办机构、医养结合机构以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老年助餐服务点运营管理。实地考察了广东永爱、山东青鸟和泰康之家等行业领先企业,并同当地民政部门和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进一步开阔眼界、启发思路。

三是广泛调研细化坐标任务。着眼于搞清弄准老年人对美好养老生活的需求,进村入社区开展广泛调研,梳理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中的“堵点”“痛点”。以实施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为契机,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加力补齐体系建设的短板弱项。全市选址建设镇(街)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0个,摸底确定居家适老化改造6114户,开办市级老年助餐示范点50家。

二、补短强弱,因地施策抓实推进实施关键点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在全市136个镇(街道)开展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情况全面摸排,综合基础设施条件和老年人分布等情况考虑,分区域分年度分解建设任务。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和省市财政补助资金,新建镇(街)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个,改扩建25个,提质升级2个,转型发展3个,均满足全托、日托、护理照料、上门服务、膳食供应、康复护理等基本养老服务,提供文化娱乐、医疗保健、辅具租赁、信息管理等多样化服务,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服务需求。年底前已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建成31个镇(街)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基本补齐,覆盖率提升近40个百分点,其中蒲城县投资1.8亿元规划建设镇(街)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7个,率先实现镇(街)养老设施布局全覆盖。

二是坚持量身定制。指导各县(市、区)定期对辖区内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家庭中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进行排查摸底,准确掌握其数量规模、家庭结构、健康状况、照料情况等基本信息,建立信息共享和动态管理的信息台账。聚焦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按照自理能力评估、改造需求评估和实施改造“三步走”,以“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为主要目标,依据个人意愿制定“一户一策”产品适配方案,组成不同场景居家环境的产品服务包,确保入户定制服务贴心暖心先后投入资金3718万元,为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6114户。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围绕身体健康、生活服务、居家安全和其他特殊需求等4个方面内容,为6157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近18万次,实现养老床位“搬”进家,专业服务送上门。

三是坚持示范引领。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思路,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平等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构建以养老设施集中助餐为主体、社会化餐饮企业分散供餐为骨干、中心户多户搭伙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样化助餐设施体系。今年以来,围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刻钟养老服务圈”,优先在老年人口特别是特殊困难老年人口相对集中、助餐服务需求大、交通便利的大型小区、社区设置老年助餐点46家,依托农村互助幸福院设置老年助餐点166家,其中评选出市级助餐示范点50家坚持公益属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建立老年助餐点建设、运营和管理长效机制,实施就餐差异化补贴,2024年下达补助资金1127万元,调动社会力量特别是成熟的市场主体参与老年助餐服务,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全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功能齐全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高新区综合提升农村互助幸福院既有设施,探索形成“红白喜事宴会厅+农村食堂+老年助餐点”的可持续运营模式,让老年人尤其是特殊困难老年人吃上一顿热乎饭不再是难题。

三、协同联动,建章立制,筑牢供给服务落脚点

一是强化动态调度。把实施“福地享老幸福365”行动涉及的重点任务进度作为基层调研的必选课题,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一季度,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在政策资金尚未明确的情况下,提前开展镇(街)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选址和项目申报,后来争取中省补助资金2260万元。全年坚持常态调度、全程管控、专业评估,强化项目数据盘点评价,及时研判解决急难问题。全年召开推进会6次,业务培训会3次,约谈提醒会2次,强力推动项目按质按时推进。

二是注重多方监管。渭南市民政、财政两部门联合印发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落实项目资金使用范围、监督管理、绩效考核要求,确保资金规范使用。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择优选定改造机构,做到改造机构与能力评估机构、验收机构相互独立。引入第三方技术服务团队对项目组织管理、过程管理、资金管理、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量化考评验收,确保服务内容全覆盖、质量有保证。统一在适老化改造服务对象家中挂贴服务公示牌,向社会公示具体服务内容以及监督电话,畅通服务质量反馈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做到每项改造内容、每次上门服务满意与否服务对象说了算,真正让惠民政策暖民心。

三是健全长效机制。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巡访关爱、家庭养老支持服务和落实养老服务优惠扶持政策等,纳入市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老年助餐保障机制,积极联合财政、税务、发改等部门落实优惠扶持政策,支持助餐服务机构提供稳定可持续的服务。坚持项目建设和后期运营同谋划、同部署,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运营镇(街)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医养结合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实现医疗和养老服务双向融合互通。富平县刘集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周边长期卧床、术后康复护理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照护服务,投用仅1年入住率达68%,收住的老年人中80岁以上占64.7%,失能人员占79.4%,赢得服务对象及其亲属赞誉,被省卫健委认定为第一批医养结合服务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