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赞委员 :
您提出的 《关于探索“老幼共托”新模式推动养老育幼供给侧改革的提案》 (第52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科学顶层设计,统筹布局“老幼共托”新模式的建议
近年来,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将养老托育问题均一体化进行部署安排。2025年省政府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聚焦民生短板弱项扩投资,加大养老托育、供水供热供气等民生项目投入”“制定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丰富多元化消费场景,健全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消费支持政策,积极挖掘数字、绿色、智能新型消费潜力”“鼓励嵌入式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进社区,扩大普惠养老托育覆盖面”。省民政厅印发《关于在城市社区建设嵌入式民政服务设施的通知》,坚持“保障基本、优质普惠,鼓励创新、试点先行,健全机制、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务实管用”原则,重点围绕日间照料、社区助餐、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困难救助、社会组织孵化等方面需求,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社区服务设施有机嵌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延伸覆盖社区。今年1月10日,省民政厅、省工信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共同召开养老托育和家政服务产业链群攻坚工作座谈会,为推动全省养老托育和家政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共识,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采纳您的意见。正如您提案中提到的养老、育幼问题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探索“养老育幼一体化”新路径,统筹财政、民政、住房与城乡建设等多部门,建立由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部门参与的养老托育家政服务产业工作协调机制,联合制定出台《关于推动养老托育和家政服务产业链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
二、关于优化居住环境,依托社区打造“老幼共托”空间的建议
近年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印发 《陕西省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陕西省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大力发展“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18个全国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示范县 (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营数量分别为2538家和9419家,运营率分别为86%和77%。目前,各地市均有将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转化为老幼共托的情况。特别是暑假期间,社区服务中心承担了部分托育功能。
下一步,我厅将采纳您的意见,联合省卫生健康委持续强化社区养老托育依托作用。发展嵌入式养老托育服务,大力培育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的社区养老托育服务机构,开展社区日间照料、助餐助行等普惠养老托育服务,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托育服务”。配合省商务厅将社区养老托育服务列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建设重点内容,提高便民服务水平。
三、关于完善人才要素供给,加强专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是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政策。联合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发改委等13部门出台 《陕西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在现有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设置基础上,创新开展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评定,拓宽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印发 《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2025年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2万人次左右。二是职业技能培训成效显著。持续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千人培训计划”,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17.6万人次。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等级认定和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级评定, 8000余名养老护理员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近3000名从业者取得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证书。三是技能竞赛助力技能提升。连续举办六届全省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训、以赛促建,有效提升了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在上届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陕西省选派的4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奖,总成绩位列全国三甲,省民政厅获得优秀组织奖。
下一步,我厅将采纳您的意见,联合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加大专门人才培育力度。深化院校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养老托育服务职业本科教育,支持中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托育服务领域相关专业,推动养老托育服务机构与职业学校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推进养老托育服务领域“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实施,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感谢您对我省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希望您继续予以关注,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陕西省民政厅
2025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