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华代表:
您提出的 《关于继续完善我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议》 (第117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省养老服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的建议对于今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拓展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等方面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现结合我厅职责,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将社区养老服务纳入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重点内容。省委、省政府 《关于推进新时代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深入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同步布局完善适老化服务场景和服务网络。近年来,省民政厅联合省商务厅积极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运营提质增效行动,发挥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站设施功能,新建老年助餐点4929个,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省民政厅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开展“五床联动”“两院共建”“开门办院”试点,推动医养康养结合融合。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养老机构944家,其中医养结合机构350家,养老床位共24万张,县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建成街道 (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440个,建成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县区11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营数量分别为2538家和9419家,运营率分别为86%和 77%。
下一步,我厅将进一步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运营提质增效。加快出台《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提供更多政策支撑。继续联合省卫生健康委、省医疗保障局等部门,深化“五床联动”“两院共建”“开门办院”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推动医养康养深度融合。
二、关于丰富休闲娱乐空间的建议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是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必需的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设施,是基本养老服务的硬支撑。近年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居住宜老、设施为老、活动便老、服务助老、和谐敬老”的发展方式和路径。我省首部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 《陕西省养老服务条例 》,对社区居家设施功能定位、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等内容进行了明确。省政府先后印发 《陕西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专项规划 》《陕西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构建起较为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和发展支持机制,进一步丰富服务种类、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三级网络建设。
下一步,我厅将持续抓好 《陕西省养老服务条例》的贯彻落实,提请省人大开展执法检查。拟计划出台日间照料中心管理规范,鼓励和支持各地在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站等设施中开辟专门的休闲娱乐区域,配备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器材、棋牌桌、书画用品等设备。同时,我们将采纳您的建议,发挥好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作用,组织开展各类适合老年人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关于推动数字化建设的建议
省民政厅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坚持“数字赋能”,建成“智慧养老”一体化平台,上线“惠秦养”微信小程序,推动养老服务设施“上线”、“上图”,线上对接服务需求,线下上门提供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实现“养老全方位、服务零距离”。坚持以需求促发展,细分老年人消费市场需求,让老年人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通过消费端提升银发用品服务供给质量,推动供需适配。发展养老普惠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产品,增加社会养老财富储备,提升养老服务支付能力。突出老龄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加强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推动科技赋能养老服务,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
下一步,我厅将不断升级完善“智慧养老”一体化信息平台和“惠秦养”微信小程序,增加平台的功能模块,探索开设在线健康监测、远程医疗咨询、智能养老设备租赁等内容,提升平台的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同时,我们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推广应用智能化技术和设施、智慧服务平台,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智慧便捷水平。当前我省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上任务依然艰巨,距离群众的期盼特别是老年人多样化、精细化、便捷化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而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民生工作,正如您在建议中指出的“便民圈还较小、吸引力还不够、社会参与不足”等倾向性问题,为我们持续优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指明靶心、找准靶向。我们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更多优惠和扶持政策,不断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感谢您对我省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并希望您继续予以关注,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陕西省民政厅
2025年7月23日